收藏
主页 > 学术观点 >
学术观点

本土主题公园为何缺少“中国味”?

admin  2016-03-25 10:15 


今年两会关于旅游业的热点话题不少,关于主题公园的话题是其一。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提交了《关于走自主创新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之路》的提案,他继去年提出建立以《西游记》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公园后,今年再次呼吁让本土主题公园具有“中国味”,无形中把中国的文化种到孩子心田。
诚然,随着亲子游需求的逐步上升,主题公园的热度高居不下。迪士尼乐园进入中国,无疑成为国内主题公园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世界主题乐园的领头羊,迪士尼乐园单凭与童话和电影相对应的游乐项目,已远远超越国内多数主题乐园的产品,更别说迪士尼还拥有齐备的全产业链、完整的文化内涵。
主题公园
要说学习借鉴赶超,产品层面易,文化层面难。近年来,之所以关于建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主题公园的呼声不断,正是因为能够呈现传统文化的精品项目,实在寥寥无几。其实纵观世界舞台,本土主题乐园不乏佼佼者,长隆集团是其中的领跑者,但论其文化深度,与迪士尼尚处于不同量级。
深究原因,一是市场驱动力不足的问题。观世界顶级水平的大马戏表演,看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奇动物,玩世界最刺激的游乐项目,大家欢呼雀跃,享受其中,这都反映的是游客依然需要“放眼看世界”。主题公园要赚钱,必然要满足市场需求,哪里的节目更精彩,哪里的动植物国人还没看过,采取拿来主义,无可厚非。如果连基本的市场需求都无法满足,其他都是空谈。
再者,主题公园+地产的模式一度在国内很受用,是因为这样的做法,能更快圈钱、于是商家更注重的是如何更快地拿到好地段、开发项目,往往无心思打磨好产品,更别提注入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就没有可以承载的商业项目?多年来有一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比如当我们放眼看世界时,会发现老外偶尔也能将中国故事说得精彩漂亮,比如迪士尼出品的花木兰动画片,便是成功的案例。
主题公园
反观我们自身说传统故事的能力,尚且有待改进,更别提将传统文化注入旅游产品当中。实际上,缺乏将文化注入旅游产品的能力,是为什么本土主题公园缺乏“国味”的最根本原因。《西游记》很精彩,但如今留下的仅仅是一部文学著作,和至今仍难以超越的影视剧之外,再无更能拿得出手的延伸产品;依照着《红楼梦》里的菜单做出来的“红楼宴”,四不像且难吃,只能在景区当中被沦为摆设;武术奉为国粹,佛山是武术大师的故乡,但在以“李小龙”命名的乐园内,依然是海盗船、过山车一类的初级游乐项目。所以当看到这样的产品出现时,我们不得不为已经跻身世界主题公园行列的长隆叫好,但又不得不为“国味”的缺失而感到遗憾。
近年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备受关注,传统固然必要,但过程漫长且艰辛,亦不容操之过急。所以关于主题公园的用地问题受到限制,对旅游地产敲响警钟,便是对主题公园的健康发展提供前提。当主题公园的发展能够真正回归市场,形成良性竞争时,随着商业运作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文化如何注入,注入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都只是时间问题。

注:需要完整国内外优秀案例,关注微信szxinhuid
另:我们提供专业造价咨询、完整施工图设计,加QQ4008385552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论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及旅游规划起的作用

下一篇:主题公园盲目出海不如深挖本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