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主页 > 海绵城市&景区 >
海绵城市&景区

这就是"海绵城市"!我们怎么才能利用好呢?

鑫晖文旅  2016-06-27 10:47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1海绵城市是什么?海绵城市定义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海绵城市的核心是什么?

  实质上就是合理地控制降在我们城市下垫面上的雨水径流,使雨水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怎么来实现呢?实际就是以下六大要素。

  海绵城市--渗

  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到处都是水泥,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其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

  

 

  而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料,改造屋顶绿化,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1、透水景观铺装

  传统的城市开发中无论是市政公共区域景观铺装还是居住区景观铺装设计中多数采用的都是透水性差的材料,所以导致雨水渗透性差,而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

  

 

  2、透水道路铺装

  传统城市开发建设中道路占据了城市面积的10%-25%,而传统的道路铺装材料也是导致雨水渗透性差的重要隐私之一,除了景观铺装方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之外,还可以将园区道路、居住区道路、停车场铺装材料改为透水混凝土,加大雨水渗透量,减少地表径流,渗透的雨水储蓄在地下储蓄池内经净化排入河道或者补给地下水,减少了直接性雨水对路面冲刷然后快速径流排水对于水源的污染。

  

 

  3、绿色建筑

  海绵城市建设措施不仅在于地面,屋顶和屋面雨水的处理也同样重要。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面打造绿色屋顶,利于屋面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渗。

  

 

  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渗。

  

 

  4、 建筑垃圾废物利用

  一是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粗细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层。

  二是利用废砖瓦生产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

  三是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

  四是对于废弃木材类建筑垃圾,尚未明显破坏的木材可以直接再用于重建建筑,破损严重的木质构件可作为木质再生板材的原材料或造纸等。

  五是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

  六是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

  七是废钢材、废钢筋及其他废金属材料可直接再利用或回炉加工。
 

  海绵城市---蓄

  即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短时间内水汇集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

  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而当下海绵城市蓄水环节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地下蓄水样式多样,总体常用形式有两种:塑料模块蓄水、地下蓄水池。

  

 

  1、蓄水模块

  雨水蓄水模块是一种可以用来储存水,但不占空间的新型产品;具有超强的承压能力;95%的镂空空间可以实现更有效率的蓄水。配合防水布或者土工布可以完成蓄水,排放,同时还需要在结构内设置好进水管、出水管、水泵位置和检查井。

  2、地下蓄水池

  雨水收集池,由水池池体、水池进水沉沙井、水池出水井、高、低位通气帽,水池进、出水水管、水池溢流管、水池曝气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海绵城市---滞

  其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例如,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通过“滞”,可以延缓形成径流的高峰。具体形式总结为三种: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渗透池、人工湿地。

  1、雨水花园

  是指在园林绿地中种有树木或灌木的低洼区域,由树皮或地被植物作为覆盖。它通过将雨水滞留下渗来补充地下水并降低暴雨地表径流的洪峰,还可通过吸附、降解、离子交换和挥发等过程减少污染。

  其中浅坑部分能够蓄积一定的雨水,延缓雨水汇集的时间, 土壤能够增加雨水下渗,缓解地表积水现象。蓄积的雨水能够供给植物利用,减少绿地的灌溉水量。

  2、生态滞留区

  概念上来讲生态滞留区就是浅水洼地或景观区利用工程土壤和植被来存储和治理径流的一种形式,治理区域包括草地过滤,砂层和水洼面积、有机层或覆盖层、 种植土壤和植被。生态滞留区在对于土壤的要求和工程技术上的要求不同于雨水花园,形式根据场地位置不同也较为多样,如生态滞留带、滞留树池等。

  2.1、植草沟

  植浅草沟具有输水功能,具有一定的截污净化功能。适用于径流量小及人口密度较低的居住区、工业区或商业区、公园、停车场及公共道路两边,可以代替路边的排水沟或者雨水管渠系统。植草沟沟顶宽0.5~2m,深度0.05~0.25m,边坡(垂直:水平)1:3~1:4,纵向坡0.3%~5%。可设置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前作为预防处理。

  2.2雨水塘

  雨水塘是渗水洼塘即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筑的池塘或洼地进行雨水渗透,补及地下水,雨水塘能有效地削减径流峰值。但雨水塘护坡需要种植耐湿植物,若雨水塘较深(超过60cm)护坡周边就要种植低矮灌木,形成低矮绿篱,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整个雨水塘系统还要形成微循环才能防止水体腐坏。

  2.3雨水湿地

  雨水湿地人工雨水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将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收集的雨水进行集中的净化。而且其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极其适合海绵城市建设中多出应用。

 

  海绵城市---净

  通过土壤的渗透,通过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因此,应该蓄起来,经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城市中。

  雨水净化系统根据区域环境不同从而设置不同的净化体系,根据城市现状可将区域环境大体分为三类:居住区雨水收集净化、工业区雨水收集净化、市政公共区域雨水收集净化。根据这个三种区域环境可设置不同的雨水净化环节,而现阶段较为熟悉的净化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

  1、雨水净化系统三部分

  土壤渗滤净化:大部分雨水在收集时同时进行土壤渗滤净化,并通过穿孔管将收集的雨水排入次级净化池或贮存在渗滤池中;来不及通过土壤渗滤的表层水经过水生植物初步过滤后排入初级净化池中。

  

 

  人工湿地净化:分为2个处理过程,一是初级净化池,净化未经土壤渗滤的雨水;二是次级净化池,进一步净化初级净化池排出的雨水,以及经土壤渗滤排出的雨水;经二次净化的雨水排入下游清水池中,或用水泵直接提升到山地贮水池中。初级净化池与次级净化池之间、次级净化池与清水池之间用水泵进行循环。

  2、雨水净化系统三大区域环境

  居住区雨水收集净化:

  居住区雨水收集净化过程中由于居住区内建筑面积和绿化面积较大,雨水冲刷过后大量水体可以经生态滞留区、雨水花园、渗透池收集起来经过土壤过滤下渗道模块蓄水池中,相对来说雨水径流量较少。

  所以利用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惠存、下渗、过滤然后经过生物技术净化之后就可以大量用于绿化灌溉、冲厕、洗车等方面。

  

 

  工业区有别于居住区,相对来说绿地面积较少,硬质场地和建筑较多,再加上工业产物的影响,所以在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和净化环节就要格外注意下渗雨水的截污环节。

  经过承载海绵城市原理的园林设施对工业污染物的过滤之后,雨水经过土壤下渗道模块蓄水池,在这个过程中设置截污处理对下渗雨水进行第二次的净化,进入模块蓄水池之后配合生物技术再次净化后再次的循环利用到冷却水补水、绿化灌溉、混凝土搅拌等方面。

  

 

  市政公共区域雨水收集净化:

  市政公共区域雨水收集净化对比前两个区域环境有着不一样的方面,绿地面积大,不同地区山体高程不同所以导致径流量不同,并且河流、湖泊面积较大,所以减缓雨水冲刷对山体表面的冲击破坏和对水源的直接污染是最为重要的问题。

  就上述问题来讲,市政区域雨水净化在雨水收集方面要考虑生态滞留区和植物缓冲带对山体的维护作用以及对河流、湖泊的过滤作用。在雨水调蓄方面主要使用调蓄池来对下渗雨水进行调蓄,净化后的水一方面用于市政绿化和公厕冲厕,一方面排入河流、湖泊补给水原,解决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海绵城市---用

  在经过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多层净化之后的雨水要尽可能被利用,不管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应该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利用。

  不仅能缓解洪涝灾害,收集的水资源还可以进行利用,如将停车场上面的雨水收集净化后用于洗车等。我们应该通过“渗”涵养,通过“蓄”把水留在原地,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

  收集雨水用于建筑施工

  

 

  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

  

 

  收集雨水用于洗车

  

 

  收集雨水用于抽水马桶

  

 

  收集雨水用于消防

  

600

 

  收集雨水用于景观用水

  

 

  海绵城市---排

  是利用城市竖向与工程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有些城市因为降雨过多导致内涝。这就必须要采取人工措施,把雨水排掉。

  

 

  当雨峰值过大的时候,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经过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区、渗透池净化之后蓄起来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绿化灌溉、日常生活,一部分经过渗透补给地下水,多余的部分就经市政管网排进河流。不仅降低了雨水峰值过高时出现积水的几率,也减少了第一时间对水源的直接污染。

  同时,3月18日,住建部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明确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八项规定内容,要求今年10月底前设市城市要完成海绵城市规划草案。因此,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无疑已经成为各市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各地海绵城市建设进展如何?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部分试点城市及其他城市的建设进展如何,从中来探寻“海绵城市”的市场发展机会到底在哪儿:

  武汉

  计划2年内将投150亿元建“海绵城市”,实施389个海绵项目

  4月20日,市城建委发布武汉“海绵城市”建设计划——2年内,武汉将投入150亿元建设“海绵城市”,实施389个海绵项目,以青山、汉阳四新两个示范区为试点,其中150个市政道路、老旧小区、公园绿地以及城市水系项目将在今年全面启动海绵化改造,并纳入今年市政府“十件实事”。

  萍乡

  据悉,目前全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在建项目17个,已基本建成13个,完成投资约8.46亿元,其中田中湖湿地公园、320国道改造、玉湖生态化建设等项目推进都比较快。

  济南

  海绵城市目前已开工34个项目,试点区域明年建成

  今年是济南海绵城市建设的第二年,济南市政部门负责人指出,济南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面积约39平方公里,共安排了43个大项、137个子项,总投资79.26亿元。而目前已开工34个试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2.05亿元,占总投资的40.1%。到明年底,济南将完成海绵城市试点区域的建设。

  厦门

  明年底将完成第一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建设项目

  从福建省住建厅网获悉,日前,《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出炉。《纲要》表示,2017年底前,厦门市将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整治,此外,2017年底厦门市还将完成第一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建设项目。

  大连

  将建设大型海绵城市游园

  今年,大连市将在西北路和南松路附近建设大型海绵城市游园。

  太原

  年内开建“海绵城市”

  今年年底前,太原市、山西科技创新城将率先开工建设海绵城市示范项目。

  西安

  首个市政“海绵城市”项目5月底将投用

  西安首个市政工程“海绵城市”项目将于5月底投入使用。该工程建成后,调蓄池及植草护坡每年可减少市政雨水排放约29100m³, 补给地下水约8000 m³。

  武进

  5年内让建成区70%的雨水变得可控可利用

  常州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全面启动,目前正在全力申报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并力争在5年内实现城区20%建成区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聊城

  建设亲水宜居城市

  山东聊城计划从今年开始,到2020年将现状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全部压减,同时,湿地保护率达到70%,城市建成区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未来城市发展将以水系生态建设和城市绿化为重点,推动全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升“江北水城”品牌形象。

  宿迁

  正式启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日前正式启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将充分发挥城市绿地、水体、道路、建筑及设施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等作用,实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的综合提升,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昆明

  建成153个雨水综合利用设施

  昆明市自2009年开展城市雨水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以来,目前已在一批新建工业和民用建筑项目中配套建成了153个雨水综合利用设施,日设计控制规模约为10.7万立方米,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面积已达979万平方米;在建雨水综合利用设施168个,日设计控制规模约25.1万立方米。

  泉州

  组团力争率先实现“海绵城市”落地

  《泉州市2016年城市工作要点》正式下发,明确争取在东海组团率先实现“海绵城市”落地。

  无锡

  正式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江苏省无锡市正式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计划至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70%以上的雨水得到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得到有效削减,力争海绵城市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万州

  4年后城市建成区30%以上变海绵城市

  重庆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万州区成为全市3个海绵城市试点区域之一。按照《实施意见》,到2020年,万州城市建成区30%以上要成为海绵城市,实现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而高铁片区将作为海绵城市的先行试点区域。

  苏州

  首个“海绵公园”将建成

  今年,园博园将打造成苏州首个“海绵公园”。目前园内主干道、主要建筑、绿化景观建设等都已取得良好进展。

  昆山

  建成13个海绵城市项目

  自2011年以来,昆山市已实施文化艺术中心、湖滨路、中环高架雨水处理系统、康居公园、昆山中学新校等13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涵盖道路、公园绿地、公共建筑、学校、住宅小区等多种用地类型,取得较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周宏春:建设海绵城市以免雨季看海

下一篇:“海绵城市”建设十大核心要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