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国内外经典案例 >
国内外经典案例

时尚与创新,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的启示

admin  2014-07-05 15:51 


主题公园景观设计
       风景园林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其复杂性甚至反映在名称上。园林 与风景(或景观)的含义仍然是模棱两可的。园林含混性,在于园林造景所表达的自然与文化 方面还多少存在着不确定性;风景(或景观)的含混之处在于具有多种含义(图1大自然创造的 风景 Landscape created by nature)(图2人工营造的风景Landscape created by human)。 风景设计师有时又是神圣的职业,其主要任务是领土的整治与利用,这就要求风景园林师必须 采取审慎的态度和持久的手段来开展工作。

图1大自然创造的风景

图1 大自然 创造的风景

图2人工营造的风景

图2 人工营造的风景

  然而,面对行业快速发展 带来的机遇,中国当代风景园林师们很难静下心来考虑行业的发展问题。追随时尚带来的巨大 利益,导致设计师失去了创新的动力。一个缺少创新的行业,是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的,是终 究要遭到淘汰的。从长远出发,中国风景园林师必须摆正心态,认真考虑行业的创新与发展问 题。

一、时尚与创新之辩证法

  就像有 关好的设计标准那样,不同的设计师对创新会有截然不同的认识。国际上流行的观点认为,好 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是从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如同量体裁衣一般贴切。好的 园林应该是通过对场地特征的提炼与概括,创造出反映整体性的局部景观。相反,在大多数中 国设计师看来,设计就是改造原有的景观,改造的越彻底越好。受此观念影响,中国设计师几 乎不关心设计对象原有的特征。 
   另一个标准,就是好的设计必然要得到使用者的认同和赞赏。但是,过多关注未来使用者感 受的做法,又可能导致设计师失去创新的能力,陷入因循守旧的俗套。因为创新,就意味着设 计师必须放弃流行的做法,冒着使用者不理解、不习惯或不喜欢的风险。在跟随时尚还能够带 来丰厚回报的社会背景下,勇于创新的设计师注定如凤毛麟角。唯有在创新成为设计师的生命 线,是设计师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设计师的创新意愿和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就项目的决策者而言,支 持创新同样具有风险。在追求政绩的大环境下,敢于承担风险的决策者又会有多少呢?失去决 策者的支持,设计创新只不过是画饼充饥。设计只有在实施后才能产生价值,而得不到实施的 设计对设计师来说也是巨大的损失。这就迫使设计师从一开始就要考虑设计得到实施的可能性 ,这样一来,决策者的意愿又起到关键作用了。 
  即使设计得到实施,也可能在实施工程中,以及未来的管理和使用中被 改得面目全非。人们收藏一幅绘画作品时,绝对不会想到自行修改,也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价 值的丧失。但是人们对待园林作品的态度就完全不同了,园林的修改如同家常便饭。设计是遗 憾的艺术,现阶段的园林设计尤胜。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设计师对待创新有如叶公好龙,既想实现自我价值,又怕承担 各种风险。大量的设计创新,其实是创新口号掩盖下的因循守旧。如今在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大 量的参照物,既然简单的拼凑就能维持下去,设计师又何乐而不为呢?然而,追随时尚的设计 ,必然产生短命的作品,最终造成各种资源的巨大浪费。 
  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的作品;自主创新作品 的产生,又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设计师;而富有创新思想的设计师的成长,离不开适宜的生 长环境;而适宜的生长环境的形成,又离不开每一个从业人员的努力。

  1.拉维莱特公园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兴建的巴黎 拉维莱特公园,是公认的创新性园林作品,号称要成为21世纪的城市公园模式。这个作品在中 国有很多的拥戴者,甚至它在中国的影响要大于法国,不少中国设计师在模仿它的解构主义手 法。 
  所谓解构主义,简单地说 就是采用解析的方法,将传统结构分解成一系列要素并重新组合,组合的原则却不再遵循传统 的均衡与稳定,更加强调因地制宜和随机性。建筑师屈米就是从法国传统园林中提取出点、线 、面三个体系,并进一步演变成直线和曲线的形式,叠加成拉维莱特公园的布局结构(图3拉维 莱特公园平面 Site plan, the park of La Villette )(图4拉维莱特公园鸟瞰Bird’s eye view, the park of La Villette)。

图3拉维莱特公园平面

图3 拉维莱 特公园平面

图4拉维莱特公园鸟瞰

图4 拉维莱特公园鸟瞰

  屈米的 创新主要在于运用建筑代替传统园林中的自然要素,构成新的点、线、面体系,认为以此构成 的人工体系,结合人工化的自然,才能够产生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城市公园。但是,这个人工 性很强的公园,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价十分昂贵;二是奇特的建筑造型与城市难以 协调;三是公园更像一个游乐场,而不是让人亲近自然的场所。 
  那么,这样一个公园作品为什么会在法国产生呢?这 就必须了解这个公园的建设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正值法国园林复兴的初期。城 市绿地的概念已经遭到人们的抛弃,传统的城市公园也使人们失去了兴趣。现代城市公园应该 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将人们重新吸引到园林中来,是决策者和设计师普遍关注的问题。这 就要求拉维莱特公园首先是一个吸引公众眼球的设计,其次才是成为21世纪城市公园的样板。 为此,建筑师运用了自己擅长的方式,设计了一个十分张扬的公园。 
  实际上,对一个作品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布 局、要素处理等表象上,而是要了解作品蕴含的本质性内容,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就 拉维莱特公园而言,设计师提出的有关现代城市公园的三个设计观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屈米提出了“ 园在城中,城在园中” 的城市公园模式。力求创造一种公园与城市完全融合的结构,改 变园林和城市分离的传统(图5公园与城市融合的模式A model of mutual infiltration between park and city)。这一结构并非停留将公园的林阴道延伸到城市之中的简单层次,而 是要做到城市里面有公园的要素,公园里面有城市的格局和建筑。 

图5公园

与城市融合的模式

图5 公园与城市融合的模式

  其次,屈米提出了“ 昼夜公园”的概念(图6公园夜景Night atmosphere)。认为法国的公园只在白天开放, 真正需要公园放松身心的工作人口没有时间使用公园。为此,应借助美丽的夜景吸引公众夜晚 到公园中来。由此带来的人气又避免公园成为夜晚的犯罪多发地,起到改善社会治安的目的。  

图6公园夜景

图6 公园夜景

  第三,基于城市形态的发展变化, 屈米提出可塑性空间的公园设计思路。他认为,城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公园及其周围土地的 利用方式未来难以预料,城市的发展往往造成公园因多次改造而难以协调。而能够随着城市的 发展而保持自身协调性的可塑性的公园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屈米采用的手法是以网格节点上的 亭子作为控制点,使公园结构具有伸缩性(图7可塑性的公园结构Plasticity of the park structure)。 

图7可塑性的公园结构

图7 可塑性的公园结构

  其实, 备受法国园林师关注的是拉维莱特公园中的十个主题公园,分别是建筑师和园林师设计的,显示出两 者截然不同的设计观点。由园林师设计的两个主题园是竹园和藤架园,它们基于自然和文化景 观特征,以植物为主体,着力表现独特的园林文化内涵。竹园采取下沉式空间、挡墙、水渠和 反射光、照明等设计手段,为竹子生长创造了适宜的小气候环境条件;而混凝土和竹子这两种 材料,代表着城市和园林的活力,共同构成城市公园的理念(图8竹园Bamboo garden)。藤架 园以葡萄园为蓝本,再现了法国典型的文化景观(图9藤架园Vine garden);夏季葡萄园中萤 火虫飞舞的情景,成为照明设计的源泉(图10源于萤火虫飞舞的照明设计Lighting design from fireflies);藤本植物表现出园林空间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特征。 



图8竹园

图8 竹园

图9藤架园

图9 藤架园

图10源于萤火虫飞舞的照明设计

图10 源于萤火虫飞舞的照明设计

  上述两个主题园 成为法国当代园林里程碑式的作品,表明风景园林师摆脱了建筑师的影响,形成自身的设计语 言和文化,主要体现在对自然元素的运用和对自然文化的理解方面。就园林发展史而言,阐释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核心就是要表现设计师对自然和文化的理解。园林文化包括自 然的能力、形态、变化的机理以及存在的必要性等等,具体阐释园林文化的设计过程就是要加 深对自然的认识,提炼自然要素并对自然语言进行重组。西方主流园林师的作品反映出他们对 自然的认知以及对自然文化的把握,将自己对自然的认识融合到设计当中。 
  法国当代园林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 90年代初,经过20余年的努力,造就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园林师和作品。中国风景园林的大 规模建设至今也近20年了,但是为什么当代园林的发展依然未能出现质的飞跃呢? 
  首先存在着一个行业整体定位的问题。中国 风景园林师不太注重行业特点和发展方向的研究,缺乏技术含量造成行业的门槛过低,鱼龙混 杂造成整个行业管理混乱和水平低下。 
  其次是植物材料的局限性,限制了园林的自然表现力。设计师片面追求硬质景观的做法, 造成园林匠气十足而自然气息丧失。离开植物、园艺的支撑,园林的发展创新有如空中楼阁。  
  最后还有一个公众意识的 培养问题。爱好园林的群众基础,是园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人们认为,当公众像参观名胜古 迹一样去游览园林时,就表明园林的时代即将到来了。公众、决策人和设计师是相辅相成的发 展基础,园林的创新离不开各方的理解与支持。

  2.中国园林的创新思路

  笔者曾在法国学习和工作了九年, 回国至今也已十余年了。这二十年来,在设计观念上经历了从东方到西方再到东方的脱胎换骨 的转变。深感中国风景园林师和公众对风景园林的国际化发展方向的认识还很肤浅,导致中国 风景园林还游离在国际环境之外。 
   实际上,中西方园林在本质上的差异,不像在形式上的差异那样大。虽然在空间布局、视线 组织等表现手法上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塑造地域景观、展示领土风貌的园林本质方 面,两者是一致的。即使在表现形式上,中西方园林也存在着相互融合的趋势。因此,透过现 象看本质,求同存异才是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思路。 
  比如,中国园林在空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分隔与渗透,通过视线 的引导和视觉的转换,便将一系列局部空间巧妙地集合成整体空间。法国园林采取多视线相互 叠加的手法,借助几何形体形成园林布局。但是,以视线组织空间的原则彼此是相通的,基于 视线的设计方法可以成为相互理解与交流的手段之一。 
  此外,因地制宜是各国风景园林师普遍遵循的设计原则。然而 由于对“地”的理解与认知程度不同,导致各自的行动就大相庭径了。中国设计师 对“地”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场地的形状和地形变化。中国设计师对外在形式的追 求,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由于缺乏整体意识,孤立的设计行为成为随意的个性发挥。  
  相反,西方设计师所理解 的“地”,却是土地和领土的概念。改善国土风貌、实现领土景观和谐成为西方设 计师追求的目标。因此,从领土的整体性出发,对局部对土壤、水体、植物等进行整治,实现 局部与整体和谐,成就了西方设计师带有“领土扩张主义者”特征的行业野心,设 计视野大大超过了中国园林师。 
   因此,观念上的转变,是中国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方向上的明确,才能使中国风景 园林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1)符合风景园林发展方向
   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与创新,必须符合国际发展潮流 和中国社会发展要求。在强调生态型、节约型园林建设的背景下,不顾自然资源条件、生态环 境状况和历史地理特征的发展创新,不可能产生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作品。中国风景园林师应加 强对本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的研究,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图11义乌站前公园场地现状:城市化进程导致水土流失Site status quo of Yiwu Station Park: urbanization process will lead to soil and water loss.)(图12从领土的整体性 出发研究场地特性Site characteristics studied from 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  

图11义乌站前公园场地现状:城市化进程导致水土流失

图11 义乌站前公园场地现状: 城市化进程导致水土流失

图12从领土的整体性出发研究场地特性

图12 从领土 的整体性出发研究场地特性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目标,不再是营造司空见惯的景观,而是 要借助作品表达自己对时代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并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国的自然、 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都需要风景园林师以独特的视角,唤起全社会对所面临问题的关注( 图13义乌站前公园景观设计方案平面Site plan, Yiwu Station Park)(图14义乌站前公园景 观设计方案鸟瞰Bird’s eye view, Yiwu Station Park)。

图13义乌站前公园

景观设计方案平面

图13 义乌站前公园景观设计方案平面

图14义乌

站前公园景观设计方案鸟瞰

图14 义乌站前公园景观设计方案鸟瞰

  (2)继承本土园林文化传统
  风景园林的发展与创新,往往在于对传统的重新创造。在使传 统获得新生的同时,新型风景园林也就随之诞生了。在此方面,我们看到法国传统园林已获得 新生,而中国传统园林的复兴还任重道远,中国风景园林师责无旁贷。 
  然而,继承传统还必须考虑到时代的价值。 继承传统不是照搬照抄,不能完全沉缅于传统之中。而是要以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发现 传统的时代价值,从而使传统获得新生。发现是发展创新的基本要求。诚然,经过数千年的发 展,各种园林样式都已出现并相继成熟了。要想在园林的整体上获得突破与创新,是一件极其 困难的事情。然而随着新观念、新思想和新要求的出现,园林局部的创新不仅是完全可能的, 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以建筑 占主导的中国传统庭园,在大多数情况下已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而中国传统园林在意境表达 、空间组织、视线布局和营造舒适的小环境气候条件方面的手法,非常值得现代设计师学习和 借鉴(图15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组织与布局(网师园)Space organization and layout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 Master of Nets Garden ))(图16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 表达(网师园)The artistic ambi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Master of Nets Garden ))。继承本土园林文化传统,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保留并发扬传统园林的合理 内核。

图15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组织与布局(网师园)

图15 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组织 与布局(网师园)

图16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表达(网师园)

图16 中国传 统园林的意境表达(网师园)

  (3)突出风景园 林行业特征
  风景园林是一门 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等。然而,各个学科的发展创新,并不能 代表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创新水平。因此,风景园林的发展还应以突出自身的特征为目标,不 能因强调各个学科之间的共性发展,忽视了园林行业的个性发展。 
  就建筑与风景园林而言,两者之间既存在许多共性特 征,也有着个性上的较大差别,尤其是对待时间的概念上。建筑对设计师来说是终点,而园林 是设计师的开始。时间标志着建筑物的老化,建筑师关心的是如何抵御建筑的老化问题;时间 也代表着变化,园林师不仅要关心园林的时间性和周期性变化特点,还要关注自然要素的生命 力和园林景观的脆弱性特征(图17义乌站前公园田园景区的四季变化Landscape changes with seasons, Yiwu Station Park)。这就使得风景园林师在一开始就要采取不同于建筑师的工作 方式。
 

图17义乌站前公园田园景区的四季变化

图17 义乌站 前公园田园景区的四季变化

  园林是创造风景的艺术,是自然的艺术再现。虽说风景园林是 由人工而非大自然创造的,但并不意味着要突出园林的人工性。园林行业的本质特征是利用土 地、水体、植物、天空等自然要素创造风景的技艺,园林中自然要素的利用方式,是考核设计 师技能水平的标准(图18山、水、田等自然要素构成公园的本质特征Hill, water and farmland form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k)。风景园林师的能力,应体现 在对自然要素的合理化及理想化使用方式和表现形式方面。 

图18山、水、田等

自然要素构成公园的本质特征

图18 山、水、田等自然要素构成公园的本质特征

  自然是 一个笼统的概念,宽泛的自然观不足以支撑风景园林的发展创新。早在公元3世纪,风景(山水 )一词就在汉语中出现了,人工营造的文人山水园始于12世纪。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曾将原始 的大自然称作第一自然,经过人类耕作的文化景观称为第二自然。被称作第三自然创造性景观 ,即园林,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 
  虽然中国人比西方人更早地发现了自然风景的价值,但是并不能掩盖中国园林师对自然的 理解与表达还很肤浅的事实。当代风景园林师惟有抛弃表面化和符号化的表现方式,通过对自 然外在形式的研究而发现自然的机理和能力,并充分利用自然的能力进行领土的安排与整治, 才能使风景园林艺术得到真正的创新与发展。 
  水土无疑是园林中最重要的自然元素之一,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换言之 :一方水土造一方园。基于水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既是风景园林行业本质特征的反映,也 是生态型、节约型园林建设的要求。对笔者而言,风景园林设计就是对场地自然景观和文化景 观的全面挖掘、精心提炼和高度概括,其中水土是最重要的设计因子。

主题公 园景观设计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时尚与创新,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的启示

下一篇:阿斯泰利克斯公园:探索欢乐世界!